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年薪40万招老年人”为何成了新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年初,阿里巴巴发布社会招聘,以35万~40万元的年薪,招聘2名淘宝资深用研专员。该招聘要求应聘者年龄60岁以上,广场舞达人、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此次招聘的用研专员供职于“亲

年初,阿里巴巴发布社会招聘,以35万~40万元的年薪,招聘2名淘宝资深用研专员。该招聘要求应聘者年龄60岁以上,广场舞达人、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此次招聘的用研专员供职于“亲情版淘宝”用户体验团队。

年薪40万元!60岁以上!广场舞跳得好优先!这几个关键词一出来,马上就刷爆了朋友圈。有网友笑称,“很快我妈就要赚得比我多了”。此前职场“中年危机”盛行,一大因素就是超过35岁、40岁,就会在就业市场上成为“老腊肉”。现在,像阿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都开始招起了老年人,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

在我看来,这则新闻之所以引来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已习惯了“老年人不工作”这个思维定式。现实也确实如此,除了极个别岗位,社会主流工作岗位中很难见到老年人的身影。事实上,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力并不一定弱,在很多对经验和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内,越老越吃香才是常态。就拿我所在的新闻业来说,外国媒体的名编名记,多是头发花白、从业几十年的老员工。而在加工制造业,一些几十年如一日打磨某项技术的资深人才,也是“小鲜肉”们无法望其项背的存在。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老年人参加工作都是普遍现象,比如在日本,“老人出租车”“老人杂货铺”相当常见。同样面临老龄化压力的我国,在这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总有人担心,老年人工作,会不会抢走年轻人的饭碗。这种担忧并无道理,阿里巴巴此次招聘就是最好的例子:招聘老年人,是为了开发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淘宝端口。做大老年人消费市场,不仅使老年人可以从中找到工作,也为年轻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无论线上的程序员、开发人员,线下的商品制造、销售、物流等环节,通过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而做大就业岗位总量。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是得益的。

当然,要鼓励更多老年人重新就业,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己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丰富的经验、扎实的技术等等需要时间沉淀而成的素质,正是老年人的优势所在。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老了之后还能保有竞争力早做准备。如今很多高龄科技工作者即便退休了也被各大研究所、企业抢着返聘,证明了“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提供完备的支持和保障。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等方面需要额外的关照,因而有必要夯实劳动保护体系,在医保等方面有所倾斜。同时,眼下针对老年人的就业中介机构和平台还非常少,多数老人找工作只能靠人介绍,不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

对老年人而言,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份收入,更是一种理想寄托和情感需要。年轻人常自嘲“工作使我快乐”,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来说还真是如此。让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是多赢之举。

年初,阿里巴巴发布社会招聘,以35万~40万元的年薪,招聘2名淘宝资深用研专员。该招聘要求应聘者年龄60岁以上,广场舞达人、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此次招聘的用研专员供职于“亲情版淘宝”用户体验团队。年薪40万元!60岁以上!广场舞跳得好优先!这几个关键词一出来,马上就刷爆了朋友圈。有网友笑称,“很快我妈就要赚得比我多了”。此前职场“中年危机”盛行,一大因素就是超过35岁、40岁,就会在就业市场上成为“老腊肉”。现在,像阿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都开始招起了老年人,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在我看来,这则新闻之所以引来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已习惯了“老年人不工作”这个思维定式。现实也确实如此,除了极个别岗位,社会主流工作岗位中很难见到老年人的身影。事实上,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力并不一定弱,在很多对经验和技术要求高的行业内,越老越吃香才是常态。就拿我所在的新闻业来说,外国媒体的名编名记,多是头发花白、从业几十年的老员工。而在加工制造业,一些几十年如一日打磨某项技术的资深人才,也是“小鲜肉”们无法望其项背的存在。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老年人参加工作都是普遍现象,比如在日本,“老人出租车”“老人杂货铺”相当常见。同样面临老龄化压力的我国,在这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总有人担心,老年人工作,会不会抢走年轻人的饭碗。这种担忧并无道理,阿里巴巴此次招聘就是最好的例子:招聘老年人,是为了开发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淘宝端口。做大老年人消费市场,不仅使老年人可以从中找到工作,也为年轻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无论线上的程序员、开发人员,线下的商品制造、销售、物流等环节,通过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而做大就业岗位总量。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是得益的。当然,要鼓励更多老年人重新就业,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己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丰富的经验、扎实的技术等等需要时间沉淀而成的素质,正是老年人的优势所在。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老了之后还能保有竞争力早做准备。如今很多高龄科技工作者即便退休了也被各大研究所、企业抢着返聘,证明了“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提供完备的支持和保障。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等方面需要额外的关照,因而有必要夯实劳动保护体系,在医保等方面有所倾斜。同时,眼下针对老年人的就业中介机构和平台还非常少,多数老人找工作只能靠人介绍,不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对老年人而言,工作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份收入,更是一种理想寄托和情感需要。年轻人常自嘲“工作使我快乐”,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来说还真是如此。让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是多赢之举。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0/1111/731.html



上一篇:老使我怨
下一篇:所幸仍有很多新闻人在坚守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