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大学》栏目设置[09/01]
- · 《新闻大学》数据库收录[09/01]
- · 《新闻大学》收稿方向[09/01]
- · 《新闻大学》投稿方式[09/01]
- · 《新闻大学》征稿要求[09/01]
- · 《新闻大学》刊物宗旨[09/01]
所幸仍有很多新闻人在坚守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对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新闻人的态度是矛盾的。 我们感到幸运,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作为世事变迁的记录者,我们喜欢变化,这个世界上每一丝细小的改变都可能是下一个新闻点
对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新闻人的态度是矛盾的。
我们感到幸运,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作为世事变迁的记录者,我们喜欢变化,这个世界上每一丝细小的改变都可能是下一个新闻点,它们或张扬或安静地发生,撩拨着我们追寻真相的欲望。幸好,这是个新鲜事遍地的时代。
我们同时感到悲哀,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曾经,传播学者相信媒体手里有“枪”一样的传播利器,可以让信息像子弹一样射进受众的头脑中。但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新闻人手里的“枪”已经大大减小了威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试图在受众中占有一席之地,新闻人不仅要和新闻业同行竞争,更要和大V竞争,和各种门类的公众号竞争,和层出不同的短视频竞争,和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直播竞争……其中的很多竞争对手并不做新闻,甚至与时事毫不相关,但他们仍然加速了新闻媒体尤其是纸媒的式微。毕竟,在娱乐化生存的当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娱乐产品带着走,当人们原本的新闻阅读时间被大量碎片化的、杂乱的,甚至低质量的各类资讯占用时,有意思就代替了有意义,娱乐产品盖过了严肃话题,而注意力资源正是文化市场中实打实的硬通货。
于是,为了迎合当下的阅读口味,很多媒体不仅把新闻做成了新闻,还把新闻做成段子,甚至把段子做成了新闻。某种意义上,段子和新闻的互通是一些传媒从业者与受众的“合谋”,让人遗憾的是其中专业新闻人的缺位。怎么说呢?他们也有难处。当下,媒体生存不易,尤其是纸媒,在多重碾压之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仅在2018年上半年,就有近20家纸媒停刊,大批记者跳槽、转行。很多老记者感触良多:以往遇到突发事件,记者们总会蜂拥赶到现场;现在,在一些突发事件现场,那种媒体云集的景象,已成往事。记者缺位,则真相缺位,新闻和段子偶尔画了等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时代走得太快,而新闻人还没有找到未来的路。很久以前,“转型”二字就已经成了压在传统媒体头上的一块大石。社会永远需要有人做专业的内容生产,只是当信息和载体渐渐分开时,这个行业有些无所适从。各家媒体也试图跟上潮流,大报研究客户端,小报玩“两微”,但随着热潮退去,大家发现,并不是有了“两微一端”就有了传说中的“互联网思维”。似乎没人真的知道这个行业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所幸,仍有很多优秀的新闻人在坚守。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他们总有一份在奔跑中坚守的笃定,一份在混沌中不畏浮云的澄明和一份在躁动中自持的初心。希望他们坚持在创新中开拓,在改革中突破,在这个变动时代守住不变的新闻理念。
对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新闻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我们感到幸运,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很快。作为世事变迁的记录者,我们喜欢变化,这个世界上每一丝细小的改变都可能是下一个新闻点,它们或张扬或安静地发生,撩拨着我们追寻真相的欲望。幸好,这是个新鲜事遍地的时代。我们同时感到悲哀,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曾经,传播学者相信媒体手里有“枪”一样的传播利器,可以让信息像子弹一样射进受众的头脑中。但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新闻人手里的“枪”已经大大减小了威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试图在受众中占有一席之地,新闻人不仅要和新闻业同行竞争,更要和大V竞争,和各种门类的公众号竞争,和层出不同的短视频竞争,和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直播竞争……其中的很多竞争对手并不做新闻,甚至与时事毫不相关,但他们仍然加速了新闻媒体尤其是纸媒的式微。毕竟,在娱乐化生存的当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娱乐产品带着走,当人们原本的新闻阅读时间被大量碎片化的、杂乱的,甚至低质量的各类资讯占用时,有意思就代替了有意义,娱乐产品盖过了严肃话题,而注意力资源正是文化市场中实打实的硬通货。于是,为了迎合当下的阅读口味,很多媒体不仅把新闻做成了新闻,还把新闻做成段子,甚至把段子做成了新闻。某种意义上,段子和新闻的互通是一些传媒从业者与受众的“合谋”,让人遗憾的是其中专业新闻人的缺位。怎么说呢?他们也有难处。当下,媒体生存不易,尤其是纸媒,在多重碾压之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仅在2018年上半年,就有近20家纸媒停刊,大批记者跳槽、转行。很多老记者感触良多:以往遇到突发事件,记者们总会蜂拥赶到现场;现在,在一些突发事件现场,那种媒体云集的景象,已成往事。记者缺位,则真相缺位,新闻和段子偶尔画了等号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个时代走得太快,而新闻人还没有找到未来的路。很久以前,“转型”二字就已经成了压在传统媒体头上的一块大石。社会永远需要有人做专业的内容生产,只是当信息和载体渐渐分开时,这个行业有些无所适从。各家媒体也试图跟上潮流,大报研究客户端,小报玩“两微”,但随着热潮退去,大家发现,并不是有了“两微一端”就有了传说中的“互联网思维”。似乎没人真的知道这个行业未来的路该怎样走。所幸,仍有很多优秀的新闻人在坚守。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他们总有一份在奔跑中坚守的笃定,一份在混沌中不畏浮云的澄明和一份在躁动中自持的初心。希望他们坚持在创新中开拓,在改革中突破,在这个变动时代守住不变的新闻理念。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0/1111/732.html
上一篇:“年薪40万招老年人”为何成了新
下一篇:“人才收割机”:城市格局最大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