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赜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兴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新闻及史料,结合质疑释疑、课堂演绎等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与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兴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新闻及史料,结合质疑释疑、课堂演绎等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情境。这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改理念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探索。

一、灵活改编素材,整合学习内容

编者编写道德与法治教材时,所关注的核心在于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之间的有机统一,特别是二者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针对素材所呈现的案例进行逻辑梳理,以实现知识点的重组和优化,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例如,“友谊的天空”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友谊,尤其是解决学生交友过程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智慧交友,让学生明白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中,交友时都应当保持理智。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首先提炼出友谊发展的时间顺序,将重点聚焦于“探究与分享”,以友情故事为原型,同时整合第二、第四课及第五课中的部分内容,将其中所涉及的素材进行以下层次的改编。

改编一:我和小美的友谊源自一节美术课,当时小美没有带颜料,我主动借给她,从此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一案例改编可以让学生了解友谊应当从开放自己开始,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主动交朋友?如果性格内向,能否交到朋友?

改编二:有一天,我发现小美对我爱搭不理,我主动找她聊天,她不仅不回答,甚至出现排斥交流的情绪。这一案例改编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交友过程中的知识点:友谊也需要用爱来维护和增进,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你认为采取哪些方法有利于增进友谊?是真挚的关怀,还是追问到底呢?

改编三:经过侧面打探,我终于了解小美为何对我冷淡:上次学校举办歌咏比赛,她虽然很努力却落选了,相反我被选中参加决赛。后来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她有一道题不会,想让我传纸条给她,但我没有答应。正是这些因素导致她对我出现不满情绪。这一案例改编将和友谊相关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如果朋友之间存在误会或不理解,应该怎样做?如果友谊变淡,是否需要继续维护?如果“我”答应小美的作弊请求,是不是可以继续做好朋友?弄清这些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好朋友之间,是不是应该为对方做任何事?如果这件事情是错误的,也要做吗?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针对友谊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在友谊中,难免存在冲突,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冲突呢?学生们经过讨论,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是不可能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接着,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以遭受友谊挫折的学生为例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打开心结,重新认识友谊,接纳好友。

上述教学案例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了重组和改编,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将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融合。这样,学生就能在改编之后的素材中进行自主思考,活学活用,真正实现课堂效能的提升。

二、借助新闻资料,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存在规律的,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地形成理性认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从中发掘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案例素材。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创设能够提升教学效能的合理情境。新闻时事及生活案例往往更具说服力,易于学生理解,能够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如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搜集,借助投影仪等拓展教学展现方式,进而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学“遵守规则”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新闻图片,并辅以文字说明:交警为了整治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闯红灯的行为,使出罚写“红灯停、绿灯行”100 遍的特殊举措。针对这一举措,你持有怎样的观点?该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展开热烈讨论:“这种处罚特别好,闯红灯是违法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现在车多人多,如果每个人都闯红灯,那得出多少交通事故啊!”在学生们讨论后,教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一定要对违规者说‘不’,如果缺少秩序,乱象一定不会只停留在一个路口,甚至有可能蔓延到整个社会”。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1/0623/1696.html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共识与儒商精神
下一篇: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方法与创新思考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