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失踪6年大学生:沉迷游戏错失毕业证,看到澎湃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没被任何人控制,是我自己的原因。这6年来一直想家人,就是没脸回家,没脸面对家人。” 日前,失踪了6年又重现的毕业大学生郑永全告诉澎湃新闻(),“谢谢大家把我从迷途


“我没被任何人控制,是我自己的原因。这6年来一直想家人,就是没脸回家,没脸面对家人。”

日前,失踪了6年又重现的毕业大学生郑永全告诉澎湃新闻(),“谢谢大家把我从迷途拉出来,要不是看到你们的报道,我可能现在还没有回家。”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7月,郑永全大学毕业回家,几天后,以和学校签订合同去西安某电子厂实习为由离家。离家后,郑永全曾与父亲通电话报平安,然而电话却被陌生女子接过并挂断。此后,郑永全“消失”了整整6年。

这6年来,家人想尽一切办法苦苦寻找郑永全,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下落不明的郑永全成了一家人心头的“痛”。看到报道的郑永全,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宿,做了一个6年来都没有勇气做下的决定:回家!

7月28日深夜,母亲和叔叔到西宁火车站接他回家。六年没见,当郑永全还没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母亲一直在那里哭,等儿子出来之后,母亲马上擦干了眼泪,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比以前胖了”。

“妈妈没有责怪我,只是担心我,问我这几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过啥欺负。”郑永全说自己耽误了6年的青春,改了一个微信名“重新开始”。


郑永全“消失”这六年,对于家人来说,是空白的。

他失踪前后的种种迹象:身上有伤、频繁向家里要钱、电话被陌生人挂断、遗落的身份证、跟某电子厂签订的工作合同并不存在等等,成了家人牢牢抓住的“线索”。

他们曾猜测过种种可能:郑永全可能被传销组织或非法组织控制。

“家人以为我被坏人害死了,我不忍心看到他们这样担忧,就下定决心回家了。”回家后,郑永全坦白了“失踪”的真相:大学期间因贪玩成绩很差,最终没能拿到毕业证,没有勇气跟家人联系。

而沉迷网络游戏是罪魁祸首。事实上,郑永全从高二开始就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班级排名从前几名倒退到十几名。起初被班主任作为重点生培养的他,最后高考仅考了个大专。

2011年-2014年,郑永全就读于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现为“南昌大学鄱阳湖校区”)的信息与工程相关专业,学习电脑维修。

读大学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从青海来到江西,接触外面的社会。大学课程相对较少,缺乏自制力的郑永全网瘾越陷越深,直到大三第一学期结束,他累计有十几门课程“挂科”。

2014年临近毕业,没能拿到毕业证的郑永全打算自己挣钱参加补考,当时学校一门课的补考费是600元。他找了工地的临时工,然而才刚干了几天活,就不小心被石板砸伤了脚,钱没赚到,反而受了伤。他只好以生活费和培训费为由,向家里要钱买药治疗。“这也是为什么那年我频繁向家里要钱。”

那段时间,他在网吧留宿,不小心丢失了身份证和银行卡,也错过了补考的机会。2014年7月,郑永全借了点钱回家,本打算跟父母认错,但始终不敢说出真相。

“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父母很辛苦,供了我读书这么多年,最后我连个大学毕业证都没拿到,我没脸说出口。”郑永全记得,为了谋生,父亲曾在开拖拉机时腿受过伤。

郑永全萌生过辍学的念头。他读高三,哥哥郑永胜读大学的那年,原本窘困的家庭要供两个人读书。郑永全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提出退学,父亲阻止了他。

在郑永胜眼里,弟弟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不愿与陌生人交流。他总是担心弟弟会被人欺负。高中军训时,郑永全被太阳晒晕倒地,弄伤了鼻子,哥哥以为他被人打了,就到宿舍挨个问,“他很关心我”。这次回家,哥哥关注到他的脚伤,他谎称是被摩托车撞的。

在愧疚中煎熬了三天后,郑永全离开了家,留下了另一个谎言——与学校签订合同去西安某电子厂实习。“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最后一次见到我。”

离家六年,辗转多座城市

郑永全家住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离家后,他开始在当地找工作,那通“被陌生女子掐断的电话”正发生在这段时期。

他回忆,那晚自己还未找到工作便在网吧留宿,无奈手机欠费,只好用网吧的电话打给父亲报平安,电话却被别人无情地挂断了。

一个念头一闪而过。郑永全觉得,他跟家人的牵绊也似乎被硬生生地掐断了,“之后再也没脸联系了。”

因为补办身份证需要户口本,郑永全始终没敢和家人联系,只好在西宁市干了三个月的日结工作。这是份看运气吃饭的活,他经常是好几天才能找到活干,赚一点钱勉强养活自己。即使离家不远,他还是不敢回家,没地方住时,就习惯性地睡在网吧。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zonghexinwen/2020/1106/705.html



上一篇:多所一流大学收紧研究生“出口”,286万人正在
下一篇:强氧&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技术交流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