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大学》栏目设置[09/01]
- · 《新闻大学》数据库收录[09/01]
- · 《新闻大学》收稿方向[09/01]
- · 《新闻大学》投稿方式[09/01]
- · 《新闻大学》征稿要求[09/01]
- · 《新闻大学》刊物宗旨[09/01]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1日电 (见习记者 牟昊琨 记者 杨月)近日,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圆桌会议在杭州召开,全国新闻传播学界30余位著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1日电(见习记者 牟昊琨 记者 杨月)近日,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圆桌会议在杭州召开,全国新闻传播学界30余位著名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圆桌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教授发表题为《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专业学科齐头并进》的报告。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示范。李良荣教授从“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整体情况”“外引内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聚焦‘两个转变',培基固本育人才”“从实际出发,凝聚特色、立足特色”四个方面出发,分享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与办学特色。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良荣发言。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目前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国家一流专业两个,分别是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特色就是质量,我们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要站在最前沿,深耕‘自留地'。”李良荣表示,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加快实现从半职业化的单一学科培养向宽口径、全媒体、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建立“政产学研”共育新闻传播人才模式。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发言。主办方供图
随后,与会专家针对李良荣的报告展开讨论。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肯定了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理念适应了新媒体转型趋势的特色。他指出,学生动手能力强与发展有后劲并不矛盾,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文社科相关课程设置也同等重要。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高晓虹发言。主办方供图
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高晓虹教授提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服务行业。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政产学研”共育新闻传播人才模式提供可供借鉴的案例。高晓虹教授认为,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要提升文科人才职业的适应性,明确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架构,充分体现高等新闻教育的时代性。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程曼丽发言。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程曼丽教授针对新闻传播学基础研究提出建议,应加快各个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完善,促进政策性研究学理化,加强学院与研究院间的信息交互能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指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知识创新、学科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为复旦大学如何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落到实处提供了范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指出,各高校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历史、文化寻求发展。除此之外,陈昌凤教授认为,“教研相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各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在更新技术教育、增设大量技术类课程时,需要合理设置课程进阶,避免同阶课程交叉重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教授肯定了浙江传媒学院新闻学院基于资源配置的合理布局与前瞻性设计,并针对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性大学的差别,建议浙江传媒学院加快教学与科研贯通,注重对学生判断力的培养,在技术变革的时代找准定位。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zonghexinwen/2021/0402/1196.html
上一篇:重庆高校师生百幅画展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下一篇:大连多所高校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